里爾天主教大學IESEG-交換課程
- Kching
- Dec 8, 2017
- 5 min read

(12月走去上學的路上)
覺得IÉSEG特別的地方在於,學生可以依自己的假期安排是否要選密集課程(intensive course)或是普通課程(extensive course像台大那種),個人為了玩樂,所以所有的課都選擇密集課程以便安排日後整整一週的假期。
IÉSEG
修課規定:基本上交換生都是依照自己大學所要求的修課規定選擇課程,台大沒有特別要求,因此只要遵守IÉSEG最低修課學分數即可。IÉSEG的最低學分要求是20個credits,一般而言,學校每門課是2 credits,語言課則會到3 credits。
密集課程:一個禮拜修一門課,一到四早上8:00-12:20,禮拜五考試,考試時間都會由學校專人在當週寄信通知時間以及考試教室。不過有沒有考試、哪一天結束都是依照教授而定,像我修的大部分課程,是一到四上課,禮拜五放假,不過兩週後需要繳交團體書面報告。對我來說,有利的地方就是很輕鬆能夠安排旅遊時間,而且上完課後有一整個下午可以運用,而且選擇十門不同的課能接觸到的範圍更廣,因為許多課都是台大所沒有的,例如:談判協商、產品設計與創新等等,不過另一方面這也有缺點,因為要在16小時內吸收全新領域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教授也只會教比較基本、初階的觀念,導致無法像一般大學能夠透過長期的專案、討論或是課程,完整組織這門學科的知識。
非密集課程:我自己沒有修,不過簡單來說就是一般的那種學制,每週有固定的天數與時段,除了語言課會持續一學期以外,大部分好像以六週為單位。還有另外一種課程是seminar,在兩到三天內結束所有內容,早上下午各上四小時,不過這類型課選擇很少。
本學期修課:
week1 Structures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s 第一週上課很忐忑,尤其熟的朋友這週都不在,去上課的路特別孤單。當初選這門課是因為之前國企經,老莊很常談到跨國企業的組織結構,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此想看看如果以東西兩方不同角度談論相同主題,會有什麼相異之處。每次寫write-up時,老莊都會特別強調不要讓組織架構侷限了人力資源分配以及人的才能,但這堂課則著重在「組織設計」上,禮拜五的考試每題也要求我們要畫出組織架構圖,理論性強,但還是比較希望可以知道實際面是如何操作的(像是舉真正的例子)。
week2 Corporate Risk
雖然是MA的課,但教授四天的課程內容一直在名詞解釋,跟想像中不一樣,沒有學到什麼。這堂需要交小組報告,針對老師開出的企業做公司風險分析,剛好遇到很積極很講究效率的組員,所以很順利的完成,也拿到19/20高分。
week3 Culture and Negotiation Strategies
每天都有個案分組練習,教授希望我們藉由跟不同國家的學生針對個案進行協商談判的過程,可以理解各國的人是如何思考的、著重在以達到目的為主還是以維護彼此長久關係為主,整個禮拜可以明顯感受到教授很注重「文化」是如何影響談判,比較沒有教談判的技巧。
week4 Negotiation And Purchasing in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沒上課
week5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ow to Approach Business 2.0(推薦) 資管系的課,教授一開始就強調這堂不是社群媒體分析,而是社群網絡分析,在大數據中學會如何歸納這些資料,是否可分為不同群集,並且從這些群集找到共通性等等。這堂課主要得應用一套軟體Gephi,在教授講解完最基本、重要的功能後,便開始要我們發想小組主題,我們這組選擇的是「如果一個人想要在不同國家煮本國料理,食材取得性的難易程度高不高?」有一組滿令我印象深刻的,他們選擇的是從漫威動畫許多角色中,預測下一部英雄電影的主角會是誰,在報告的最後他們真的上網查到相關新聞,佐證了他們的預測。滿喜歡這堂課的,老師不廢話、講究效率,不准學生遲到,不過上課時不時會展現很幽默的一面,很推薦也很實用。
week6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教授是義大利人,講話滿戲劇化的,同樣也是以理論為基礎,比較特別的是他很喜歡用影片傳遞人力資源在企業中會面臨的挑戰有哪些,雖然有時候覺得很像是硬要把電影角色形容成企業內的CEO或CFO等等,但我自己是覺得這樣還滿容易融入情境中。不過全部上完還是對「人力資源部門」的定位一知半解。
week7 Decision-Making for Managers
沒上課
week8 Product Design and Innovation Level 1(推薦)
本學期最愛的課,如果有更多的時間會更好。教授會先大略講產品設計的流程,之後滿常透過練習一步步帶我們理解產品設計的過程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一開始先從顧客需求進行分析,之後才會將這些顧客需求轉換成設計團隊可以解讀的語言進行設計。每個練習都會有道具,像是奶瓶、桌上型吸塵器、刮刀等等,過程中會將這些需求分類、進行數據統計,理解消費者的看法,之後會再針對產品本身的屬性進行計算,最後就會有完整的一套數值讓設計團隊得以改善原先的產品。小組報告就是要從老師開的清單中挑選一樣,從頭到尾依照課堂中所學的進行分析,滿推薦的!
week9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 Online Advertising (PPC & SEO)
魯恩一年前上過很推薦,說教授甚至給每組100歐的預算進行廣告投放練習,但今年換老師,以講解觀念為主,也會帶著學生操作臉書活動和google adwords editor,不過我覺得老師不太會教,像是小組練習大家就滿常不知道老師要求的是什麼,或是要做到什麼程度。最後也有個小組報告在課程一個星期結束前要交,內容就是針對老師給的情境做SEO和SEA。
week10 Strategy Dynamics and Modeling(推薦)
資管系的課,以vensim軟體為上課操作的主要教材,教學生如何建立模型預測企業績效,教授很好的地方在於他會一步一步告訴大家如何使用軟體、其中的功能是什麼,介面如何使用等等,然後慢慢示範當天的練習給大家看,記得最後一天是先讓我們登入了專案管理模擬的網站,親手調整人力資源的分配、當週會議次數、當週預算等因素,最後看此專案績效如何,再要求我們把整個模擬過程用vensim寫出來,最後的模型就可以跑出跟網站一樣的結果,像是輸入員工的工時,就會跑出產品出錯率等,應該很實用,但我上課常常放空,導致常常跟不上,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堂課很像在寫程式,覺得難所以呈現半放棄狀態。總而言之還是滿高興認識了一個實用的軟體。
學校神奇又荒謬的選課事蹟:
1. 在orientation week會拿到密集課程課表,有兩天時間上網登記
2. 網上登記完要親自到學校指定的教室手寫登記與課務負責職員面談的時間,目的在於防止衝堂(瞬間 覺得台大選課系統真的聰明又方便到不行)
3. 課表出來不代表你的課正式確定,你很有可能在上課前一週接到學校來信說:你被drop掉了,如果 還在加退選期間,就得親手填表單你更改過後的選擇,再親自交到指定辦公室(很荒謬)
4. 如果過了加退選時間,學校好像會給你選項,可以直接寄信跟學校說你要改換什麼課
5. 最扯的還有發生過學生已經全部到教室,才有人特地到教室宣布當週的課取消(更荒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