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 part I.博物館與食
- Kching
- Aug 19, 2017
- 4 min read
從交換前一心一意想要造訪的城市,就是倫敦,說不上來為什麼,但一直覺得英國很有魅力。追了幾部英國古裝劇,又時不時在雜誌上看到介紹倫敦文青小店,還有迷人的英國腔,所以一到歐洲後安排的第一趟的流浪就是倫敦,一圓一直以來的願望。
day1 Saatchi gallery/Harrods day2 海德公園/柯芬園/Oxford Street&Regent Street/V&A Museum
day3 London Bridge/Borough Market/Tate Modern
day4 大英博物館/東倫敦 Bricklane market
day5 南岸/倫敦眼/Big Ben/西敏寺/白金漢宮/UCL/SOHO/My Majesty's歌劇魅影
day6 Notting Hill/Museum of Brands/Spitalfields Market
day7 Waterstones
第一次到倫敦,就先把最想看的博物館和知名景點逛一輪。從里爾出發,搭ouibus五小時後抵達victoria coach station,中間差不多有一小時時間花在英法海關。法國人只講法文的習性在海關處真的深刻體會到,尤其兩國相較之下更明顯,而英國海關似乎對會使用英文的人比較友善,還記得我遇到的海關大叔除了問基本問題以外,還很親切跟我說他也會中文,寫了他的中文名字給我看(雖然看不懂只好點頭微笑附和),反觀面對法國人的英國海關,幾乎都板著一張臉。

從lille往london的euro tunnel
博物館
原本預計一天一博物館,到最後縮減到四間,Saatchi Gallery、V&A、泰特現代和大英博物館,英國博物館除了特展外,常設展幾乎免費參觀。
- Saatchi Gallery

之前開始接觸藝廊,才知道saatchi這位名藏家,決定參觀藝術界指標的收藏。很特別的是,參觀Saatchi的人打扮很前衛、年齡層偏低,很像藝術學院的學生,也可能因為展覽內容主題比較新穎,像是一系列以自拍為題的影像照片,還有以新媒材結合科技的互動藝術等等。
- V&A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 算是逛起來最累但也最充實的一座,內容偏向工藝、時尚,參觀當天剛好遇上V&A每個月最後一個週五晚上的夜間開放,導致沒有看到爬文推薦的textiles collection,不過也因此見識外國人對於「博物館」的態度。這次碰上「電音」夜間活動,一樓大廳除了有DJ外,還有調酒師供酒,滿多結伴一起來的朋友邊喝邊聊天,博物館對於他們很像咖啡廳之於我們,是種非刻意的休閒活動,自然而然會前往的地方,就像生活的一部份。


V&A中也有許多人習慣拿張椅子,坐在展品前開始畫畫

- 大英博物館

唯一有租語音導覽的大英,參觀了埃及、古羅馬希臘展區等等,也親眼看到木乃伊、羅賽塔石碑,不過在裡面待的三個多小時,因為參觀人數多、空間擠加上大家搶著拍照、擋住視野,所以不是很盡興。
- TATE MODERN

泰特的前身為發電廠,每個展區空間很寬闊。展出大多都是現代藝術家,每件作品幾乎有附展示牌與作品介紹,可能也因為時代接近,對於作品有較高的理解力,較輕易明白背後含義。
食
還沒到倫敦,老早就做好吃不飽又吃不好的心理準備,物價貴再加上出發點偏向「看」,導致對吃沒什麼要求。在倫敦待了一個禮拜,吃進的麵包大概是以前在台灣一個月的份量,冷冷的又沒什麼青菜,為求便宜都在超市買三明治或是沙拉,以前從來沒有覺得吃熱食是件幸福的事,但在倫敦深刻體會到,記得有一天中午真的太想喝湯,跑去連鎖三明治店拿了才200c.c.左右的濃湯,就付了價2點多還3點多英鎊,但因為冷到受不了也只好忍痛付錢。多虧倫敦居民品竹,讓我搭伙吃一餐有熱湯的泡麵!
省錢至上的同時,偶爾有幾餐吃比較好。
- MAMIE'S

與品竹相見歡的法式薄餅餐廳,一甜一鹹share,老實說我到法國還沒吃過薄餅,不過這家看來應該很道地,服務生講法文、tripadvisor也很推薦,本來還懷疑兩個人吃不吃得完,但邊聊邊吃也是解決乾淨,甜的那道上頭還加了酒,服務生拿打火機點燃的瞬間,我們兩個還很幼稚的驚呼。流浪過程中,還滿慶幸有認識的人也在異地,因為自己一個人走,東西看得很快、時間過得很慢,我又是個無法睡很久的人,所以常常早上八、九點出門,到下午四、五點就結束行程,而晚上一個人也不太想出去閒晃。偶爾有伴能說話、拍照,看東西也會多點樂趣。

- Borough Market

肖想很久的蘇格蘭炸蛋,但外面裹肉再裹粉下去炸的,兩個人分一份還是很飽,這家薯條是地瓜條,跟台灣鹹酥雞賣的味道不一樣,還滿好吃的。到國外很喜歡逛這種販賣當地食物的市集,除了食物是熱的之外,通常也不會很貴,又可以吃到當地的特色,borough market裡就有許多攤販賣肉串、中東料理等等,還有賣司康、肉桂捲的甜點攤販。除了熟食區,另外一邊就像市場,有香料、乳酪、蔬菜、肉品、酒攤販。

另外在borough market喝到monmouth coffee,爬文看到的咖啡名店,當地人似乎也滿愛這家咖啡,木頭裝潢、空間不大,喝完就走的習慣跟台灣不一樣。我點latte,品竹點flat white,在店裡面找到位子坐下後,此位女子不知為何開始吃店裡面提供的紅糖,吃一吃還想要拿走。

- Flat Iron


這家是我們兩個都聽過的名店,原本看歌劇前在soho區閒晃,想說隨便吃吃就好,結果意外發現他,那時候下午四、五點,還不至於到大排長龍。點的招牌牛排又點了當天waiter推薦的漢堡,名店果然是名店。

很可愛的刀子,很像屠夫的刀
- 英式早餐


吃了兩次英式早餐,發現他們對早餐的定義也滿不一樣,上面那家吃完一肚子火,下面這間是在一間bar點的,吃完倒也沒有什麼感覺,而且吃完豆子還是不知道是什麼,不過也算完成必做清單之一:體驗英國早餐文化。
留言